心系投资者,携手共行动
-----用高质量发展践行上市公司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所有上市公司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市公司作为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如何用持续稳健的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央要求,践行自己的使命担当,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一、做好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优质提供者
数据显示,中国的上市公司广泛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所有门类和上百个大类。尽管每家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差异很大,商业模式也各具特色,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位置高低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为社会提供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众多个性化的需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企业的价值所在,也是其赢得资本市场认可和社会尊重的基础所在。因此,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成为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提供者。
从发展政策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两个一百年”宏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为此制定了系统的战略举措和配套支持政策。这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机遇。从发展空间上来看,中国经济体量大、空间足,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增长5%左右,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随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增强,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均拥有充足的成长空间。从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发展正处于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时代,推动上市公司的产品理念、服务模式、生产方式等不断迭代演进,助力上市公司赋能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因此,对于广大上市公司来说,市场已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成长后劲和众多机遇。
既要努力成长为“大国重器”,更要成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作为所处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要不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充分认识市场、敬畏市场,按资本市场的规律办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改革发展与风控能力相匹配,奋力成为并持续担当“大国重器”。在上市公司中占比较大的中小上市公司,无论是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哪一个环节,都应该坚持稳健经营,不片面追求经营规模最大,坚持深耕细分领域,通过一系列创新创造,为客户、为市场、为社会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勇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二、做好经济价值的优秀创造者
来自中上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度沪深北证券交易所532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7%。可以说,目前上市公司贡献了社会财富的“半壁江山”,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的地位更加巩固,做到了不负股东重托,实现了价值创造。上市公司不是公益组织,其核心属性是企业,追求经济上的盈利是其必须要完成的基本职责。上市公司必须在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把实现经济效益,完成受托责任,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资本市场汇聚了优秀的社会资源,所以,上市公司更应成为优秀的价值创造者,来回报众多与公司协同奋进的广大股东。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要把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到重要位置,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定期给予股东数量适当、质量较高的分红,让股东切实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做出贡献。这一点既是判断企业发展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度量衡,也是判断优秀上市公司的标准尺。
激发改革活力,实现价值提升。上市公司不仅把价值创造视为企业发展的座右铭,而且要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打造出向上向善的阳光企业。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市场机遇,专注专业成长。强扎机体之基、练好内功之魂。践行上市公司改革创新的天然使命谋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盈利余地,实现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的价值提升,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三、做好社会责任的优秀履行者
赚取阳光下的合理利润。古人云,“义利并举,义在利中”。追求并赚取阳光下的利润,在心存善念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应当成为上市公司的标准规范。上市公司追求“在合法的基础上股东利益最大化”诚然不错,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只想着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以“善”作为企业治理的基本底线和准则,不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那这个利是不会持久的。企业经济效益与承担社会责任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统一的。市场统计数据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已经实现义利并举,与环境友好共存,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有效统一。因此,一家高质量发展的上市公司,既要追求利润“合法”,也要追求利润“合理”,做一家阳光下心存善念、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上市公司要坚守资本市场的人民性,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血液当中,负责任地实施分红派息等回报投资者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与全球在履行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有了更多互动。这种互动体现了菲律宾欧博在推动世界的进步,以及显示了中国企业自身的追求,这对于立志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做好合规运作的优秀实践者
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经历了中介机构辅导、监管监督核查,应该说已是企业合规运作的楷模。当前,国家正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上市公司更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主动作为、高标准规范运作,成为合规运作的优秀实践者。
上市公司勇于担当行业楷模。优质的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翘楚,应当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守法合规、规范运作上作表率,从根本上提升作为市场主体内生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治理能力,通过企业内部激励提高自身发展质量的众多可能性,构建长效高质的制度体系。通过上述体制、机制等制度的力量,克服上市公司“行为短期化”“扩张冲动”“投资饥渴”等短板,更加理性地发挥长板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稳定、稳健的安全收益,为成就上市公司的百年基业长青打牢坚实基础。
风险防范既要重视“黑天鹅”,更要关注“灰犀牛”。全面风险防范是企业都必须做好的必答题,不存在避风港,也没有选择项。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首要在理念明确,贵在持之以恒。要从细微处入手,扎牢制度笼子,落实在全周期各环节流程中。要建立观大势、谋当下、图未来的机制,防范各类“黑天鹅”事件。对“灰犀牛”则更应提高警惕,克服恐惧和麻木心理,切实努力扭转不利局面。
五、做好创新驱动发展的优秀引领者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已经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单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局面也不能持久。对上市公司而言,创新已不仅是锦上添花的事,而是企业的第一动力,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的必要条件,要勇于担当创新驱动发展的优秀引领者。
坚持科技驱动创新。上市公司要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维度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统筹实施“人工智能+”,加强研发投入强度,争当供应链产业链链长,拥有和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重大颠覆性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发展新动能。
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促进创新涌现。上市公司应该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各类人才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自身的创新强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从而在深度创新的基础上形成规模效应、头雁效应,构建企业厚重的护城河。
六、做好绿色发展的优秀推动者
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蓄势待发,以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发展时代的到来,上市公司应当奏响“绿色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创造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是用可持续的方式创造美好生活、增加人民福祉。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以绿色生态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不忘初心,不误入歧途,不以自然财富的无限损耗为代价来换取收入的增加,不以透支消费未来换取当下一时的增长。上市公司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格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赢得新时期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与国家宏观战略相契合的前瞻性工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资本市场、公司、企业家等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作为灵魂关键人物,肩负重任。只要有关各方树牢责任思维,做到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利益相关方负责,上市公司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转自:聚董秘)